跳到主要內容區

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14年「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」申請相關

一、宗旨

培育及獎助對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有創新理念之優秀學生。

二、申請資格

1.大學部:國內各大學三年級(含)以上之日夜間部在校生,前一學年上、下學期平均學業成績皆達七十八分以上,且無任何一科不及格者。

2.研究所:國內各研究所二年級(含)以上碩士班及二年級(含)以上博士班在校學生,前一學年上、下學期皆具修課成績,平均學業成績皆達七十八分以上,且無任何一科不及格者。

3.本獎學金申請資格不包括:進修推廣部學分班、研究所在職進修班同學。

三、獎助名額及金額

1.114年度辦理一次,錄取名額上限為二十四名。大學部最多錄取十二名,研究所最多錄取十二名。具體錄取名額依評審結果決定。

2.大學部錄取學生每名贈予獎學金新台幣二萬元,研究所錄取學生每名贈予獎學金新台幣三萬元。

四、申請文件

1.線上填寫申請表: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網站 http://fund.udngroup.com/NewsScholarship.php。

2. 前一學年上、下學期成績單:如為影本,須加蓋校方戳記。

3.上傳指定短文主題:廣義的「社會服務」之經驗/心得/啟發一篇,800字(±10%皆可),文末附1張活動現場相關照片(自行拍攝或可授權之素材,請註明攝影/來源與授權),須以PDF檔格式上傳。

3.1工具:不限制是否使用AI(如使用,請在文末1–2行簡要揭露:使用了哪些工具、做了哪些步驟)。

3.2類似題目如下:

題目一「在病房的一個下午:陪伴比醫囑更重要」

請聚焦於你曾在醫院或安養機構中,陪伴病人或長者的一個場景,描述你做的具體服務行動(例如朗讀、陪聊、協助用餐),並說明從中獲得的最大啟發。

題目二「一支手機的距離:幫長者跨越數位落差」

描述一次你教導長者或弱勢族群使用智慧型手機、網路服務的經驗,具體場景(例如協助掛號、下載App、視訊通話),服務的過程,以及你意識到的社會啟發。

題目三「與部落的共學:在文化傳承裡找到我的位置」

回顧一次你參與社區或原民部落的文化活動(例如手作工藝、傳統祭典、導覽服務),說明你所參與的具體行動,以及這段經驗帶給你的反思與啟發。。

3.3請用標楷體13級字編輯。

3.4在短文上請勿書寫姓名、就讀學校、系級等個人識別資料,均由本會統一編碼送審。

五、申請期限及收件方式

1.申請期限:自114年9月25日起至10月31日止。

2.收件方式:一律採線上申請,申請人除應線上提出本辦法第四條所定全部申請文件外,另應上傳本學期(114年9月份)在學證明及成績證明文件電子檔。

3.洽詢電話:(02)2765-2000#5179週一至週五10:00~12:00,13:30~17:00。

六、評審方式

1.評審:由本會邀請資深新聞工作者擔任評審進行審閱。

2.評選方式:

(1)初選:評審將依據短文之「立論嚴謹」40%、「創新觀點」30%及「寫作能力」30%三大部份進行審閱及評分,優先挑選出當屆申請者之短文中,表現最優秀之前30%之作品,即具備當屆獎學金得主之候選資格。

(2)決審:再由上述候選資格名單中,以短文成績占總分70%、學業成績占總分30%之計算方式,擇優錄取當屆之得獎者。(同分時之排序依次是短文分數、比序,總分比序)

3.得獎公布、通知及贈獎方式:獲獎者將逐一通知,得獎名單亦將公告於本會網站及聯合報系媒體,擇期舉辦贈獎典禮。

七、其他權利義務約定:

1.申請者須擔保其申請表所載內容均為真實、正確、完整,所附之在學證明及成績單或成績證明均為真正,所提之指定短文確為申請者自行創作而絕無抄襲、剽竊或其他違法情事。

2.申請者如有違反前項任一約定者,本會有權逕予取消其申請及候選資格,已錄取得獎者則取消其得獎,已發給獎學金者則追回其獎學金;若本會或聯合報系因此有遭受損害者,申請者並應負責賠償。

3.錄取得獎者同意自決審錄取之日起,即將其短文內容無償授權本會及聯合報系(包括現在及未來同屬聯合報系旗下之各公司、報社、出版社、網站或媒體等)在業務範圍內作一切使用(包括著作權法第22條至第29條所列全部著作權利之行使,例如:加以重製改作後上載網路、平面出版、電子出版、手機APP發行等)。授權使用之地區、期間、方式、次數、數量均不限。錄取得獎者並同意不行使著作人格權。

4.錄取得獎者應依本會之要求,配合簽署著作權授權證明書以證明前項約定之存在。

八、備註:

1.曾獲其他年度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之學生亦可申請本年度獎學金。

2.本辦法經本會董事會通過後公布實施,其修正亦同。
瀏覽數: